2015年暑期,圆梦队队员分组来到各个被帮扶孩子的家中对孩子进行帮扶,活动目的在于丰富孩子暑假生活,活动的主题定为“天空总会有彩虹”,同时在期间队员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以下是各驻村小组的下乡日记以及调研组的走访日记:
下乡日记(一)
晚上,临睡前我和瑞瑞躺在床上,问他学习情况,瑞瑞有点羞涩,低着头,眼睛偷偷瞄了我一下,笑了笑说还可以,正常发挥应该可以考上高中,同时也告诉我他的数学成绩不太好。在聊天中得知,其实瑞瑞小学时候特别聪明,那些学校里的知识自己看看就懂了,但到了初中学习阶段他还是按照原来的学习方法学习,就有点跟不上了,越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就越不会,渐渐的数学成绩就掉下来了。爸爸对瑞瑞的学习是心有余力不足,妈妈在瑞瑞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姐姐常年不在家,因此,瑞瑞的学习成绩很难通过家人有所提升。而且,乡镇小学的教学能力也是有限的,不能快速发现孩子学习方法的不当之处以及尽快帮助改正,进而促使瑞瑞学习成绩的下降。同时,孩子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少也其中原因之一,孩子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老师也不能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通过调查得知,学校从未开过一次家长会,家长连老师姓啥叫啥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沟通交流了。因此,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交流。
瑞瑞家没有田,一家的主要生活来源主要靠他的爸爸刘叔外出打零工,周围村子的红白喜事找他做饭准没错。在和刘叔的谈话中得知,像这样的工作一个月赶不上两三次,有时候一个月也可能一次没有,并不能保证正常的花销。我很奇怪,为啥不能去学校、工厂中做饭。刘叔无奈的摇了摇头,笑了笑说,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家里有个啥事的都得靠我那种活对我来说根本不行。家庭重担全都压到这个中年男人身上,他压力很大,实在熬不过也就只能给人家出大力气活了,即使累趴了腰,骨瘦如柴,也要支撑起整个家,为瑞瑞撑起一片天。
圆梦队自建立到现在已经走过将近五个年头,我们对孩子的帮助从不间断,对孩子的帮助实行的是一对一帮扶,就算老队员因为离校工作问题离开孩子也一定会做好新老队员的交接工作,并且老队员也会时时关注着自己的孩子,直到孩子考上大学,踏 入社会工作,但因为圆梦队能力有限,每年增加帮扶的孩子数量有限,瑞瑞前面不能和其他小组中孩子一样被圆梦队帮扶。瑞瑞这是第一次被圆梦队帮扶,对瑞瑞的情况只能从零开始,为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到他的情况并且针对问题解决问题,队员们做了好多.
下乡日记(二)
今天是下乡的第一天,通过昨天和爷爷奶奶的了解我们大概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今天一大早我们就起来了,6点钟我们从家里出发到了地里,爷爷牵着骡子,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拔地里的杂草,虽然这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其实里面也有许多问题,一开始我们都不太清楚哪个是庄稼哪个是杂草,因此我错拔了好几颗庄家,我们拔了快一半的时候都累的不行了,这时有人用手机放了一首呼儿嘿呦,小丽娜立马就高兴的跟着唱开了,伴随着小丽娜甜甜的歌声,顿时我们有力了好多这时丹娜也过来了,我们一起又继续拔草,拔的过程中我们在想,幸亏我们来了,不然这么多地爷爷一个人怎么能拔的过来呢,虽然累,但是每个人脸上还是挂着笑容,在回来的路上我们跟丹娜丽娜还有爷爷还一起自拍了,嘿嘿,沿途的风景真的很不错,回来后虽然很累,但还是很有意义的。经过一上午的劳作,我们明白了庄稼长出来真的不容易,孩子们家真的很不容易,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帮助,而是改变,孩子们需要的是知识,是技术去改变。
下乡日记(三)
圆梦队至今已经成立了四年半了,我们下乡并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为了什么荣誉或者别人的夸赞,而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那些不幸的孩子,从心灵上关爱他们,从生活上帮助他们。
帮助一个孩子,不是一个短短的假期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几届学生长达数年的接力,就以我们现在所住的王鑫家为例。王鑫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开学就初一了,见到我们,尽管有些腼腆,但是看到今年帮助她的哥哥,还是很高兴的一把拉住了他。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了解她和她的家庭。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耕种着百亩的田,妈妈出走,爸爸另娶…少了父母的关爱,王鑫特别害怕来帮助她的哥哥姐姐会弃她而去。
圆梦队第一次接触王鑫时,她还在念三年级,当时帮助她的大哥哥是7系的赵世秋学长。 赵世秋学长一直陪伴了王鑫两年,期间只要有机会就一定来看她,每次来还会带大包小包的礼物,即使有事来不了,平时的电话、信件从来不断。后来在学长毕业工作之前,带着高晓桐学姐继续关心王鑫,做好交接的工作,避免对孩子的二次伤害,当然,学长现在工作了,依然还在和王鑫联系,我们来的时候王鑫还很高兴的给我们看她和赵世秋学长的短信。
第二位帮助王鑫的是高晓桐学姐,学姐身体不好,不能经常来陪鑫鑫,但是情感上的交流一点也不少,给予她姐姐的温暖~
第三位帮助她的是六系的任光帅同学,来自天津的小伙子性格开朗,俨然就是个孩子王,在乡下的这几天,不仅仅是王鑫,其他的孩子也特别喜欢粘着他~
任光帅是第三个帮助王鑫的人,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爱的传递永远不会停下来。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大家一直关注我们圆梦队,也关注那些像王鑫一样需要我们爱的小朋友~
下乡日记(四)
这是詹叔,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即当爹又当妈。长年累月的劳累,得了关节炎,全身关节都僵掉,牙也掉了。背疼到只能靠着墙吃饭。也许这两个孩子是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我们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泄气,这样一个老父亲,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动,更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冲击。这是我们学到的,让自己更加的强大,在未来,再遇到,我们不再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懊恼。为了心中那纯真的善念,努力,拼搏,奋发
今天下午出去调研,在村西头碰到赵叔,他为我们介绍了一下村子里的基本情况。整个邵家洼村都不富裕,看天吃饭,收入全看老天。不过村里已经出了十多个大学生了,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在物质上我们也许帮不了太多,但是我们所做的起码可以让他们走出思想的山沟沟,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也许,这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作用。心有彩虹,才能嗅到雨的味道
下乡日记(五)
山西省 忻州市神池县太平庄乡磁窑沟村王伟家
2015年7月13日下午我们经过两个半小时曲折山路的徒步,终于到达了村口,奶奶已经在接着我们,看得出来,奶奶很开心,走在熟悉的路上,奶奶把我们带进了家。
今天是7月17日,我们在奶奶家已经待了3天了,下面列举我们的故事与感动:
1、由于行李原因,我们没给奶奶带什么东西,当我们把准备的400元钱给奶奶时,她开始怎么都不要,在我们再三坚持下,奶奶收下了,还赶紧起身去给我们摘了满满一盘樱桃,那就是我们拍的像金子一样发光的樱桃,我想那就是奶奶那颗足够淳朴足够善良足够爱我们的心吧。
2、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不多,调研拔草割草担水劈柴洗碗采茶,但是更忙碌的是每天给我们做三顿饭的奶奶,奶奶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油糕炸土豆哨子面擦尖面肉包子馒头花卷……我们清楚地明白那是奶奶拿出平时过年才能吃的上的“山珍海味”在招待我们,每顿饭,我们吃的是满满的感动。
3、爷爷身体不好,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爷爷内心的强大,他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现在没事还会躺在床上看书,最让我们难过的是爷爷每次冲我们笑,那是饱经了多少沧桑与苦楚,好心酸。
这次到奶奶家,我们也感觉到了家里一些好的变化,我们很开心:
1、王伟成长了,她不再像在学校跟同学那样闹矛盾不开心,而是主动帮奶奶干活,给我们讲一些道理,她懂得照顾我们,懂得给我们好吃的,懂得带我们去玩,我们很开心。
2、爸爸身体好多了,去年来家里,爸爸病很重,不能吃饭不能走动天天在床上躺着,今年爸爸身体棒棒的了,可以正常吃饭可以下街跟村民聊天,我们很开心。
在家的时间越来越短,我们会更加珍惜,珍惜收获的感动与爱,我们承诺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以后一定再来奶奶家!我们一起把爱传递,把感动延续.
下乡日记(六)
破晓,太平庄杨家坡天微微亮,一阵鸡鸣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正式开始了我们下乡的第一天,帮爷爷打扫院子,喂完牲畜,踏上了我们的除草之旅!
我们越过泥泞的山间小路,经过一片片庄稼地来到了半山腰的爷爷地里,7亩的玉米地里草与玉米平齐,我们怀着坚持到底的精神投入了拔草事业中,大家有说有笑,感觉到虽然拔草累,但大家在一起努力就感觉很轻松。
拔草期间我们休息的时候,很爷爷奶奶进行了谈话,了解了爷爷家里的情况,从中我们了解到爷爷奶奶生活的很艰难,爷爷奶奶唯一的收入也就家里的几亩薄田,年纪那么大还要承担起抚养毕勇、毕宇的责任!孩子现在还小,以后对爷爷奶奶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爷爷在吃饭的时候也多次说了每次我们来,毕勇、毕宇都非常高兴,希望我们能够常来看看他们。我们也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常常来这里看他们,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多感受一些温暖,以后我们自己有能力了,也想来这里帮助他们抚养两个孩子,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们也希望我们圆梦队能够以后多来帮助这些孩子!
走访日记
2011年十一月二十二号圆梦队成立,一路走来已过了将四个年头了。记得第一次去孩子们家走访是2012年的夏天。
时隔两年当再次去的时候,有很多孩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是就在今天下午,去了井沟村的张跃龙家的时候,让我心里一颤,虽然孩子变化不小,可是村子和家里和以前一样,路环是那么的不好走,孩子的家还是那么破旧,妈妈有精神病,父亲脑子也有毛病,一家人全靠孩子的姑姑照顾,姑姑还在县城,一周能来个一两次,所以家庭的重担全在孩子一个人身上,跃龙是好样的,圆梦队会陪你,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