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暑假圆梦队调研组神池下乡日记
2013年暑假,作为志愿者的我们再一次来到了神池县太平庄乡中心校,在这里我们亲眼见证了一幕又一幕的家庭悲剧,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感动,在半个多月的下乡时间里,我们调研组跑遍了神池县的个个村镇,走访了许多的贫苦家庭。并将我们所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和一些家庭的情况整理成文字,以日记的方式来陈述我们的经历。
2013/7/17 晴
初到神池,迎接我们的就是艳阳天,告别了太原的阴霾,这里的阳光分外让人欣喜。然而,今天又是特殊的一天——今天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就要来到学校和我们共度以后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今天我一次又一次的动容,一次又一次的觉得自己好渺小,同样,一次又一次的为自己感到骄傲。
在今天接待家长的过程中,和几位家长的聊天让我想了很多。秦芳,一个13岁的小女孩,其实和这里其他的孩子相比,她已经很幸运了——父母双全,对她又是格外的关心。是的,这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不值一提的事情在这里却是一种奢侈。短短的接触也不难看出秦芳是一个很安静又有些内向的孩子——一直乖乖的站在父亲身边,不会主动搭话,但却很认真的听你讲话。在被问及一些问题时,也只是害羞的一笑,然后低声回答。秦芳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农耕。爸爸在农闲时也会打工,据秦芳爸爸说,他即使外出打工也不会离家太远,为了孩子,秦芳爸爸和妈妈都付出了很多——在孩子放假回家时尽量陪孩子写作业,虽然自己也只有小学文化,但身为父母为孩子总是竭尽全力而毫无怨言。而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用秦芳爸爸的话来说:“只要她愿意,她能够继续往上读书,她能读到哪里家长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她。”我自己也有父母,所以,秦芳爸爸的话让我更加感动,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爱子的拳拳之心值得每个人为之动容,为之骄傲。
《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毕勇、毕宇兄妹两人,哥哥8岁,妹妹6岁。原本幸福的家庭却在他们还未完全懂事时慢慢开始分崩离析——妈妈的出走,爸爸的车祸。命运之神一次次的无情嘲弄着这个小小的平凡的家庭。最终,照顾兄妹两人的只剩下年已古稀的爷爷和奶奶。在和奶奶的聊天中,我知道了一些让我倍感心酸的事情——为了供养两个孩子,年迈的爷爷和奶奶还要出去耕田,做着和其他壮年人一样的农活。帮扶毕勇的姐姐陈璐跟我们提到:“记得昨天刚见到奶奶时便倍感亲切,当我和她介绍我说我是毕勇的姐姐时,年迈的老人拉着我的手欣喜的说:‘你就是陈璐姐姐吧,孩子回家说了好久你有多好……’那时骄傲、自豪、感动油然而生。”是的,在这里我感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最纯真不夹任何掺杂的感情。而在我心里,这种感情,值得一生珍藏。就在昨天毕勇奶奶还说了一句让我们倍感崇敬和温馨的话——当被其他人问及她已年迈,不能照顾孩子多久,不如把孩子给他妈妈让她抚养时,奶奶红着眼眶说:“我死也得把孩子养大!”虽然贫穷,但是爱永远不会减少。
短短的一天,见到了那么多相似却又不同的家庭,听到了那么多的经历——有欢乐,有感动,有心酸……同时,又一次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那么有意义,却也发觉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感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还很重,要走的路还很远。雨过之后不会是雨,暴风雪之后才会有最美的太阳,我相信,他们这一个个小小的花骨朵经历过洗礼终将开成最明艳的花海!
2013/7/19 晴
今天是很特殊的一天——是我们正式外出调研的第一天。也就是今天,我见到了在这个世界一角静静存在的但又被人所遗忘的人们,他们被贫穷所折磨,被时间所蹉跎,却从未被命运击倒。之前电视上看到的,人们口中所说的,心中已有设想,然而,就在今天就在亲眼看到时仍旧震惊许久。
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行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走访的第一个孩子家——向荣兵家,向荣兵居住在圪坨庄。走进村子,当我们向一位叔叔询问向荣兵家在哪里时,叔叔很高兴的和我们说他就是向荣兵的姑父。跟着向荣兵的姑父,我们往前走去,路过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我们在一个破旧的小小院落门口停下了脚步,这里就是向荣兵和姑姑家四口人居住的地方。推开破旧的木栅栏门,整个院落便纳入眼底——两头瘦弱的小牛,一堆堆杂物,一间破旧的窑洞。走进屋内,首先映入眼帘的的是满满的用麻袋装起来的玉米粒,问过姑父后才知道这是去年收后等待卖出的。进了内室,向荣兵看到我们害羞的一笑,他的姑姑则连忙将洗衣盆端到院子里里,姑姑刚走,向荣兵便乖巧的将地上的水迹拖干净。姑姑进来后,我们与姑姑聊了许久,了解到向荣兵和家庭的情况如下
一、家庭情况
向荣兵的爸爸在他两岁的时候因车祸去世,妈妈在改嫁后因为生活不如意也在不久后服毒自尽了。向荣兵有两个姑姑,在爸爸刚过世时,他跟着大姑在河北生活了6年多,大姑一家人却因为家庭贫困实在负担不起,三年前,向荣兵来到了神池和二姑一起生活。二姑一家四口人,生活也并不宽裕。多年前在太原干过服装生意,小赚了一笔,就回到神池开始养车,眼看着日子就要翻身,却被接二连三的车祸掏空了家底。迫于生计,只好回家种地。如今全家人的窑洞都是别人的,自己是真的居无定所。
通过聊天,我们知道了姑姑和姑父两个人共种着200亩田地,其中有一百多亩是承包的。
而他们也反映说是国家和村里也没有任何补贴。姑姑和姑父的了两个孩子,大儿子在大同读专科,小女儿比向荣兵小一岁,和向荣兵一起在太平庄乡中心校读书。
二、孩子个性
在姑姑眼里向荣兵是一个内向,不喜欢说话的孩子。据姑姑反映,他特别不爱说话,也从来不和别的小朋友出去玩,也不愿意和除了家人之外的人接触。姑姑认为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性子慢。虽然说他的成绩中等,但在姑姑眼里他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很懂得关心和体贴人。
三、家庭收入
1. 家里有200亩田地,主要种植玉米、土豆、黑豆、莜麦。其中玉米居多,有70多亩,平均每亩能收入8000元。据姑父所说,去年田地共打了6万斤粮食,迈出了四万斤。剩余两万斤在家里等待今年再卖。在去年玉米每斤的价格是1.06元。而剩余的土豆之类的作物就是全年家里的口粮。
2. 家里有一头小猪,是以1500元买进的,喂养猪到成熟卖肉需要200斤玉米,最后能卖300斤肉,最后一只猪大概能赚1000元。
3. 小牛等长大后再卖出,大概每只能赚6000元。
四、家庭支出
1. 肥料农药每年需要一万元左右,具体花费要根据年景来决定。
2. 在农耕忙时因为家里劳动力不够,所以需要雇人,大概在3~4人,没人每天100元,雇用时间也根据不同年景不同。
3. 虽然每年冬天都有每户补贴一吨煤,但是对与神池山上的寒冷,这远远不够。家里每年冬天需要3~4吨煤,全年需要用5~6吨煤,去年每吨煤的价格是600元/吨。
4. 兄妹俩的学费是减免的。从家里到学校的路费每次十元,往返一次一人20元,每半月回一次家,每月向荣兵和妹妹车费共需要花费80,全年共计720元。每个月每人伙食费100元,兄妹俩共花费200元,全年共计1800元。上专科的哥哥每个月生活费1000元,全年共计9000元。每月偶尔会给向荣兵和妹妹每人5元的零花钱。
从向荣兵家里出来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停的回响着姑姑和姑父的话。想着生活中很多人被命运消沉了意志,被贫穷压弯了脊梁,今天的一家人却让我无比动容,是的,他们贫穷,但是他们乐观,他们付出,他们活的是如此的质朴和真实。
附注:从村民们口中得知,整个村子里有370口左右的人,但是只有170口人务农。剩下的人壮年外出打工,孩子们在外读书。村子里对贫困家庭也没有相关政策补助,只是会给孤身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每年发一袋救济面粉。在村子里有70多户人,其中有十几户是单亲家庭。在这些单亲家庭中大部分是父亲娶了外地(四川居多)媳妇,而这些媳妇往往在生下孩子后就因嫌弃家中太贫穷而丢下孩子只身出走。村子里的日常供水都是靠村中的一口井。在村子里没有学校,在所属的镇子里也只有一个中学和一个小学,而这两所学校几乎没有老师,故而学生也是少之又少。在这里,贫穷已然成为一种现象而非个例。
走出向荣兵的家,继续在无尽的山路上颠簸,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陈云的家中。同样小小的院落,十几只羊在院子里无精打采的躺着。推开窑洞的门,我们看到了陈云的爸爸妈妈。与向荣兵家不同,陈云的家很干净,东西摆放的井井有条,给人一种很明亮的感觉。陈云的爸爸妈妈脸上已经过早的爬上了岁月的痕迹,但仍遮不住他们坚强乐观的笑容。在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一些情况
一、家庭情况
陈云家中有四个孩子,三个姐姐和陈云。现在大姐和二姐已经嫁到与神池并不远的朔州市,三姐也在朔州市打工,家中平时只有陈云和爸妈在。陈云的爸妈种着将近90亩田地主要农作物是葵花、玉米、土豆。本来家庭是幸福而宽裕的,但是一切在去年发生了改变——陈云在10岁时就被检查出了有颈椎病,本来并不严重,结果就在去年突然病发,家人着急之下带着陈云四处奔走——朔州、太原,屡屡求医无效后,不识字的父母带着陈云去了北京。在北京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积水潭医院,军医院,辗转后一家人来到了北京协和医院,陈云的手术共花了16万,其中手术费用9万,剩下的则是住院费,家人在北京居住旅店,吃饭的花费。陈云的手术费用在回来后只报销了四万元,因为手术,全家贷款4万,还向亲戚借了4万余元。原本宽裕的家庭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
二、孩子个性
陈云二年级时从朔州转回神池来读书,环境的突变让陈云开始不爱说话.本该是活泼的年纪,陈云却不太爱和其他小朋友出去玩耍,从小到大,与他关系最亲密的是他的三个姐姐。陈云是爸妈老来得子,姐姐都比陈云大了不少,陈云在家中年岁最小又是男孩,所以从小就被家里娇惯着,家人从来不打他,责骂也是少之又少。陈云常年病着,身体本就不好,胃口更是差,家人为此很是着急。现在的陈云,小小的,瘦瘦的,由于颈椎的问题肩膀一高一低。原来小时不懂事,现在的他注意到别人总是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心情便会不好,回家也总是在抱怨别人议论他,更是不愿意和人家接触变得更加孤僻。
三、收入情况
1.家中田地中的作物,一部分供家中一年口粮,剩余的待收后卖出。家中有十几只羊,养大卖出。家中每年大概能挣3~4万元。
2.三个姐姐们偶尔会补贴家里,给家里寄些钱买袋面粉之类的。
四、支出情况
1.每次从家到校一次车费10元,半个月回家一次,每个月车费40,一年需要坐9个月车,共花费360元。
2.每个月学校伙食费120元,一年需要1080元。
3.每年需要烧煤5吨,每吨600元,共计3000元。
4.肥料花费4000元左右。
从陈云家出来后,我们又来到了与陈云同村的高小丽家。
当我们来到小丽家里的时候,小丽不在家里,到大同找他姐姐去了,出门迎接我们的是小丽的父亲。
小丽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今年刚刚初中毕业,品学兼优,在小丽的家里,我们看到了墙上贴满了小丽的奖状,我粗略的统计了一下,包括“三好学生奖状”,“绘画第一名”,“踢毽子第一名”等十几张奖状。小丽的妈妈指着奖状略带自豪地说,小丽从小就是个文静的小姑娘,放学回家后根本不看电视,而是自觉地认真学习,学的累了,就喜欢一个人画画,或跟朋友在一起玩游戏、踢毽子。我们从小丽妈妈口中得知,小丽是个十分懂事儿的孩子,家里有啥好吃的,总是先让爸爸妈妈吃。而且,小丽妈妈还提到,虽然小丽平时说话时有点腼腆,但是她却十分喜欢跟妈妈聊天,喜欢跟妈妈说说自己在学校的情况,讲一下自己和自己好朋友间的趣事儿。
小丽的妈妈是四川人,没有上过一天学,平时在家时经常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我原先以为跟阿姨沟通起来特别麻烦,但是在我们交谈过程中,我却发现跟阿姨沟通起来非但没有困难,而且发现阿姨很明事理,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当我问及阿姨在教育小丽方面的问题时,阿姨一字一句的说:“虽然我没读过一天学,但是做人的理儿还是懂的,小丽的作业我没有办法辅导,但是在我还是会不断教导她应该怎么做人做事的。”
在小丽家里时,我们的队员跟小丽的父亲坐在炕上亲切的交谈着。岁月蹉跎,生她养她的父亲,如今也已老去。六十四岁的他,却拥有着七八十岁的面容,许多条的沟壑汇聚在他那狭小的额头上,细纹爬满了眼角,在黝黑的肤色映衬下,更加显得“夺目”。而且叔叔患有遗传性气管炎,每到换季的时候就咳嗽的特别厉害!小丽家中种了三十亩薄田(主要中的是黑豆),毛驴一头(骨瘦嶙峋)。农忙季节时,小丽家只能赶着小毛驴在地里忙碌……
小丽的家是一个破旧的窑洞,窑洞里面很小、很乱,之后,在我们的了解过程中发现,就连这仅有的窑洞都不是小丽家的财产,小丽家仅仅是暂时居住在外出打工的一户人家里。这样已经有八年之久。
在与小丽父亲交谈过程中,我随意的向四周刚看了看,然后,我发现了这样的一个小的细节。在小丽家里的炕上卧着一只猫,在我们交谈过程中,饿的不停地叫唤。这只猫是我所见过的最瘦的一只猫。这不禁使我感叹,这家里是要多贫困才能把猫都饿成这样?
小丽家里还有小丽的哥哥和姐姐。小丽的哥哥今年20岁,因为家里贫困,早早的就辍学出去打工,小丽的姐姐今年17岁,仅比小丽大一岁,因为同样的原因,在上完初二的时候,同样出去打工,到大同的一个饭店里当服务员。小丽的姐姐上学时学习成绩优秀,家里墙上贴的奖状一点都不比小丽少,但是为了能让妹妹继续上学,小丽的姐姐毅然决然的决定辍学出去打工,给妹妹赚学费!那时候姐姐仅仅十五岁。现在小丽姐姐一个月的工资有2000块钱,小丽的学费基本都是姐姐帮衬着。
面对小丽这样的家庭。我们有的只能是同情和无奈。希望小丽能够认真完成学业,用知识改变命运!
从小丽家出来后,在小丽父亲的引导下,我们一起来到了今天走访的最后一站——贾秀梅家
当我们一行人来到秀梅家时,看到家里是这样的场景:破旧的木柴门横在门口,荒芜凌乱的院子里种着零零散散几棵蔬菜,古董一样窑洞,几乎朽烂的木门……我们轻轻地移开秀梅家的木柴门,迎接我们的是秀梅年事已高的奶奶,经过询问后才知道,秀梅正好不在家,家里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奶奶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里坐,跟我们拉起了家常。
一、家庭情况
秀梅的妈妈来自四川,在秀梅年仅1岁的时候就狠心的抛弃秀梅,离家出走,从此就在也没有回过一次家,之前,跟秀梅在一起生活的还有秀梅姐姐,但是在秀梅11岁时(姐姐那时14岁),姐姐因不满家里的现状,偷偷的跟已经离家数年的妈妈取得联系,然后随妈妈一起离开了这个本来就不完整的家庭。自此以后秀梅就只能跟爸爸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秀梅的爸爸常年外出在内蒙打工,一年也回不来几次,秀梅爸爸的工资每月有2000~3000元,但由于秀梅爸爸经常性地抽烟喝酒,所以能给家里寄回来的钱就不是很多。秀梅家里种了十几亩地,由于秀梅平时在学校呆着,秀梅爸爸在外务工,所以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奶奶的一个身上。奶奶还有两个儿子,但是由于家庭情况都不好,所以他们都是只能自顾自的生活,给不了秀梅家太多的帮助。
二、学习及生活状况
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秀梅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家时知道照顾奶奶,心疼奶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时,总是自觉地给奶奶吃,在家里经常地帮助奶奶做家务,奶奶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所以不识字,没有办法在学习方面帮到秀梅,但奶奶却十分的关心秀梅的生活,经常跟秀梅在一起聊天,秀梅也喜欢把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讲给奶奶听。秀梅学习成绩不太好,每当秀梅考试不理想时,奶奶总是鼓励秀梅,让秀梅继续努力。
在跟秀梅奶奶聊完之后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奶奶还要下地里干活,我们也该回去整理今天的工作笔记,从屋子里出来的时候,我回头再次望了一眼这破旧的家,心中顿时充满失落,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坐上了回程的车。我托腮望着窗外出神,似乎有所思,但即便是满脑的思绪,却怎么也理不清。一眼望去,寥寥的灌木,车经过之处,黄沙卷起,走过那片无人的田地后,我们回到了太平庄乡中心校,我们今天的放走访结束。
2013/7/20 晴
昨天的一路向北让我看到了我所不曾见过的一面。面对他们的贫穷,我无能为力;面对他们的坚强,我自愧不如;面对他们的乐观,我深受感动。今天的调研,一路向南,我满怀期待。
沿着公路走了不远,我们便来到了王慧勇的奶奶家。刚进他们居住的巷子迎面便碰到了王慧勇的奶奶放羊回来。跟着奶奶,我们走进了他的家。一进院门,扑面的绿意充斥着眼睛,豆角、南瓜、圆白菜……各式各样的蔬菜种满了院子。进了家门,家里整齐干净,环视之后,我发现,王慧勇的家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贫困。他的家,应该说是宽裕不少。
家里只有奶奶在,慧勇的奶奶是初中毕业,谈吐间流露出一种老人特有的精明和一种读过书的沉稳。和奶奶聊了许久,得到的信息整理后如下
一、家庭情况
慧勇的爸爸和妈妈是未婚生子,当时生下慧勇时,他们正在县城里开着一家饭店,家境不错。然而一切在慧勇两岁时发生了改变——这一年,慧勇的爸爸和妈妈因为感情不和而放弃在一起生活。饭店也不再开了,年幼的慧勇便被爸爸送回奶奶家由奶奶抚养。在慧勇妈妈出走后,慧勇爸爸便开始打工为生,虽说打工地点离家不远就在县城,但却是不经常回家。慧勇的姑姑是神池一中的老师,慧勇从小到三年前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一直是姑姑负担。就在十年前慧勇爸爸再婚了,如今已经有了一个9岁的女儿。慧勇也在三年前放弃了和奶奶一起生活转而跟随妈妈。慧勇的妈妈现在有了固定的工作,每月有着3000元左右的工资,也买了房子。但由于工作原因,她将慧勇交由住在县城的姥姥看管。如今,慧勇已经许久不与奶奶家联系。
二、孩子个性
据奶奶所说,慧勇成绩并不理想。不喜欢学习,总是逃学去网吧。家人说过多次,慧勇虽说不顶嘴但却也不会听话,依旧逃学,依旧去网吧。奶奶说,慧勇从小不喜欢说话,回来家后经常就是看电视,几乎不与家人沟通。作业也几乎没见他写过,慧勇自己说不喜欢读书。奶奶还说,虽然慧勇从小和奶奶住在一起,虽说没见过妈妈几次,但却是比较依赖妈妈,和妈妈的感情远比和爸爸好。
走出慧勇的家,心中并没有往日的沉重。慧勇的爸爸有了新的家庭,慧勇跟着妈妈过着不错的生活,奶奶老有所养,虽然家庭破碎过一次,但我希望并且相信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从慧勇家出来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南辛庄的尹杰家里,尹杰家里四口人:爷爷、爸爸、姐姐、还有尹杰。妈妈在尹杰很小的时候因为跟尹杰爸爸感情不和,离开了尹杰。虽然尹杰妈妈的娘家跟尹杰同住在南辛庄村,但是由于尹杰从小就离开了妈妈,所以对“妈妈”这个词就没有多大的概念,因此跟妈妈的关系不太亲近,在村里的时候就算是偶然遇见妈妈,也不会喊一声妈妈,但是尹杰在家跟姐姐的关系特别好。可能是因为在家的时候总是姐姐在照顾尹杰吧。之后,在我们问到尹杰姐姐是否会想妈妈时,尹杰爷爷说,刚开始的时候尹杰姐姐还是会经常的想妈妈,不过后来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没有妈妈的生活。几年后,尹杰的妈妈在他十一二岁的时候改嫁了,嫁给了同样是南辛庄的一户人家。
尹杰的姐姐对尹杰很关心,宁可自己受苦,也坚决不委屈尹杰。姐姐在学校时的学习成绩相当的好。但为了能让尹杰继续上学,姐姐自愿选择辍学,出去打工,虽然姐姐一年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是最少能自己顾着自己,不再给尹杰爸爸增添负担。
尹杰的爸爸在外面做一些建筑工和各种临工,钱也挣得不多,而且尹杰的爸爸患有常年性的颈椎病,基本上膏药是不能断。能留下来的钱就更少了。不过还好,尹杰爸爸打工的地方就在家的附近,在没有活干的时候,尹杰的爸爸还能回家陪陪尹杰,使尹杰不会感到没有亲人关爱的孤独。
尹杰在我们神池县太平庄乡中心校上学,还好学校的收费不太高,所以尹杰家才能勉强的供尹杰继续上学。在学校,每月的要交的伙食费为120元,从尹杰家到学校坐车来回需要8元钱,但是尹杰每学期的要交的书本费还是比较多的。尹杰的爷爷说,家里还是希望尹杰能够继续读高中的,虽然尹杰的中考成绩不太理想,不过还是能够上个不错的技校,尹杰的爷爷透露,尹杰平时在家时喜欢拆卸东西,所以家里希望尹杰去学一门比较实用的技术。
尹杰的爷爷年纪大了,身体虚弱,时不常的出现一点小毛病,就需要吃药,而且每当天气不好的时候,爷爷的腿就会疼,不能下地走路,尹杰爷爷的左眼在小时候因为某些原因瞎了,所以干农活的时候特别不方便,但是爷爷还是很溺爱小尹杰。跟我们说,家里的地不多用不着尹杰下地里帮忙。但是据我们了解,尹杰家中还是中了十几亩田地。还有,爷爷说尹杰在家里的时候基本上是看电视,不做作业。但是由于家里过分溺爱尹杰,所以也没办法太严厉的管。所以尹杰长这么大就没有挨过打。
家里的十几亩田地种了油麦,院子里种了蔬菜。平时吃的就是自己家里的油麦和自己种的蔬菜。所以,基本就不会在外面买粮食吃,这样也为家里省了一大笔开支。
在随后的谈话中,令我们震惊的是尹杰爷爷这么大的年纪了,尽然还自己出去打工。这不仅令我们内心感到一阵心痛,爷爷为了家里的营生,去年去给人家喂鸡,在宁武干了10个多月,每个月仅有收入700元,但是由于爷爷身体不好,需要吃药,所以一个月下来能留下来的钱就只有一二百块钱。
在冬天的时候,南辛庄这个村,每年补助一吨的煤炭,本来我还以为一吨碳能烧好长时间,不过在随后的交谈过程中我才得知,尹杰家仅仅一冬天就需要烧两三吨的碳。一年就得四五吨碳,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从尹杰家里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十点多了,尹杰的爷爷坚持要求留我们在家吃饭。但被我们队员委婉的拒绝了。我们不忍心为这个贫穷的家造成一点负担,哪怕是一顿饭!
2013/7/21 晴
每天的经历总是相似又不同,他们的生活像是代表着一类生活,但又明明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人说,经历过世态炎凉,看惯了聚散离合,人总是会麻木的,最终会变得无所谓,变得能淡然处之。现在的我,走访了那么的家庭,听过了他们那么多的故事,眼之所见,耳之所闻皆是曾经从未遇到过的事情。自己的内心百感交集,不知道是为了他们的不幸而喟叹还是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而无奈。我不知道我的心将来会改变成什么样子,或者被岁月侵蚀、或者被年华洗净,但是我想不管我的未来怎么样,就在这里,就在现在,我的心是澄澈的,我愿意为了他们每个笑的可能而努力,将因他们每个感动的瞬间珍惜。
今天又一次见到毕勇和毕宇的奶奶,只是这次的地点是他们的家里。今天一早大家就发现毕勇的脸肿了半边,学校附近没有医院,大家商议之下只好带着毕勇回家,给奶奶打电话时奶奶还在地里干农活,想着奶奶要从田地里赶回来心中便不是滋味。一路上的百般纠结在到达家里的那一刻化为了浓浓的感动——奶奶指着灶台上的一只鸡说:“中午留下来吃午饭,也给你们吃不了什么好的,给你们炖只鸡,不要嫌弃,谁都不许走,都得留下来吃。”正在婉拒之间,毕勇的爷爷回来了,在爷爷奶奶再三邀请之下,我们留在家里吃午饭。吃着丰盛的午饭,聊着家里的事情,心里却百般不是滋味。在毕宇妈妈生下她14个月后就带着家里的钱跟着人跑了。从小就丧失母爱的兄妹俩,却在去年再次失去了疼爱他们的爸爸。一次车祸,成为这个家庭永远的痛。年幼的孩子只剩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几亩薄田,二三十只鸡。现在的日子倒是过的其乐融融。然而,车祸后的赔偿还久久拖欠着未给,孩子们在爷爷奶奶百年之后又该何去何从。每当爷爷奶奶说起这些事,年逾古稀的老人家总是满眼泪花,情难自禁。
看着爷爷奶奶担忧但又无比坚定的眼神,我心中更多的是崇敬。很多时候,面对厄运,我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怯懦,选择了认输,选择了听天由命,我想之所以我们没有选择坚持,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我们心中的那个支撑,那个信念。能坚持者,像爷爷奶奶,怀着对孙子孙女深沉的爱,在生命的年轮里一圈一圈走得更加让人为之动容!爱,永远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
2013/7/24晴
北山上的风景真的很不错,郁郁葱葱的森林,刚立高耸的山岩,如果观光,我想这里应该是一个很美好的存在。然而,住在这里的一家又一户却是交通不便,饱受贫穷的困扰。在八角的田家村,我见到了张爱。杂乱的院子,破旧的窑洞,零散的羊群,正在卖往年玉米的爸爸妈妈。在与爸爸妈妈零零星星的攀谈中,我得到了以下的情况
一、家庭情况
张爱原本有两个哥哥,然而在爸爸去世之后,兄妹三人跟随妈妈嫁到了现在的爸爸家。妈妈嫁给现在的爸爸之后,在一年前又生了一个妹妹。现在家里大哥在四川绵阳打工,二哥在外跑车。家里共种着80亩地,主要作物是玉米、谷子、土豆、莜麦。爸爸和妈妈还养着43只羊,俩头骡子。据张爱说,现在的爸爸对妈妈很好,对他们兄妹几个也很好。在和张爱的妈妈聊天时,张爱妈妈悄悄和我提起,张爱现在的爸爸曾经有段时间总是赌博,越赌越输,越输越赌,最后欠下了四十几万的赌资。家里这几年一直在辛苦还钱。哥哥们经年累月不回家,也很少补贴家里。
二、孩子个性
张爱的家不管是曾经的还是现在的,都很温馨,我想,这也正是张爱如今性格形成的原因。现在的张爱,成绩很不错,性格也很外向,在学校里人缘很好。家里的张爱也很懂事,妹妹太小,妈妈又忙,小小的张爱在家里总是妹妹的“守护者”,而扫地,收拾家这些平时力所能及的活儿,张爱也总是帮妈妈完成。
三、家庭收入
家中靠种地为生,每年收入不定。就拿今天所卖出的玉米来说,每斤的价格是9毛7,家里年景好的话能收粮食三万到四万斤。至于羊,则是卖出后的钱用来还债,和家里日常的生活。
四、家庭支出
1. 每次张爱上学车费10元,往返20元。每年有10个月读书的时间,共花费200元。
2. 每季张爱的伙食费100元,共收四季.共花费400元。
走出张爱的家门,在路上热情的大叔的帮助下,我们的车子驶向了半庄沟村,依旧是漫长的山路,只不过这次的山路还是让我吃惊,眼见着越来越偏僻,走到询问的方向,一条蜿蜒的山路直通谷底,悠长不见底,在山路上行驶的过程中,只见半山腰散落着两户人家。走到谷底,只听得一片幽幽虫鸣,正当我们怀疑走错路时,一位大叔牵着一头骡子走来,在询问大叔后才得知,我们所在的确是半庄沟村。据叔叔所说,村里总共百十来口人,如今大部分人也已搬走,只剩下没几户人家在坚守。村里的支书是个大学生村官,很少来村子里。用这位大叔的话说:“说不定什么时候村子里就没有一户人家了。“怀着沉重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去铁垆洼的路,来到铁垆洼之后,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邬云鹏的爸爸。在和邬云鹏爸爸聊天的过程中我得知,邬云鹏下半年就不准备再继续读书了,因为他自己觉得自己读书成绩不好,而且伙食费反而对家里是一种负担。邬爸爸很健谈,在聊天中我得知了很多
一、家庭情况
在邬云鹏四岁时,妈妈因受不了家里的贫穷,自己出走了。爸爸高中时就因农忙被绞掉了一个手指。在36岁时又将头不小心打坏,经认定是2级伤残,如今已经不能太过劳累,不然就会危及性命。家里种了20亩田地,主要作物是土豆,因为土豆最好打理。如今邬爸爸已经55岁,眼见着疾病缠身,爸爸全部的心思全部在邬云鹏身上,家里今年因公路占地一亩给了两万元,叔叔说,不管花多少,只要他能拿出,他一定尽全力给邬云鹏一个尽可能好的未来。
二、孩子个性
因为家庭原因,邬云鹏从小就内向而孤僻,不喜欢与别人沟通,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的在角落里。据爸爸说,因为性格孤僻,邬云鹏也没少受人欺负。但是由于个性较弱,邬云鹏从来不告诉老师,总是自己独自承受。
在邬云鹏爸爸的带领下,我来到了刑荣的家,在家里,我们只见到奶奶,据奶奶说,刑荣和爸爸在早晨一起去了朔州。和奶奶的聊天我知道了不少,但也为奶奶而心酸。
一、家庭情况
刑荣爸爸在妈妈和他离婚后就外出内蒙打工了,经常是多年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还不带钱补贴,回家就总是与老母亲置气,至于儿子,也从来不过问,每次回家后,或许是因为心里有愧疚,对刑荣是百般疼爱,甚至可以说是溺爱。奶奶还有一个大儿子,四十多岁没有结婚,每年回家不到两次,一回家就是和父母顶嘴吵架。
刑荣从妈妈走后就是爷爷奶奶一直在抚养,爷爷奶奶种了30亩地,主要作物是莜麦,其余散种着玉米、土豆、黑豆。为了供养刑荣,家里还养着三十多只羊。而如今爷爷奶奶年岁渐长,奶奶又有很严重的高血压,已经不适合继续种地了。奶奶说,明年不会再种地了,刑荣交给他爸爸,自己也不是再管刑荣的时候了。而在这次刑荣爸爸回来后,他爸爸却说不用读书了,自己爱干什么干什么去。据奶奶说,下半年刑荣就不再读书了,也不准备学手艺,就准备混日子。
二、孩子个性
据奶奶说,由于从小没有爸爸妈妈的管教,刑荣的性格变得十分怪异,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内向,羞涩的孩子,而在家里他却像个“霸王“,从不帮助奶奶干活,每次在奶奶说教时还顶嘴,动辄就问家里要钱。奶奶说,刑荣将全部的零花钱都花在了网吧上,只要一有钱,就去网吧待着到通宵,一直待到没有钱为止。而每次从网吧回家后,就是一味的睡觉,奶奶做好饭都得叫好久,热几遍他才去吃,吃完后又是倒头就睡,隔不多久,就又从家里要钱,然后再重复一次次发生的事。
2013/7/25 多云
今天是我们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最后一天,马上就要送孩子们回家了。突然觉得十分的不舍,在与孩子相处的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我自己是真心喜欢上了这群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纯真善良。在这里我们仿佛就是一家人。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躺在操场上仰望星空!
从早晨6点起,就有家长陆续的接孩子们离开学校。有部分孩子家里因某些原因不能来学校接的,就由我们队员请自送回家去。江盈就是其中一个。
江盈家离学校很远,而且家里正值农忙时期。就没有能来学校接江盈。所以王老师决定亲自带队,带上我们队员,开车把江盈送回家里。一路上我们经过了满山遍野的白色的土豆花田,在田野的尽头,还有几株向日葵在风中摇曳着脑袋。远处山顶上的发电风车日如既往的旋转着,为祖国电力事业做着贡献。在回家途中,江盈也兴致勃勃的给我们介绍其当地的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时间。在车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江盈家——前梨树洼。
江盈家没有大门,所以我们的车子就径直的开进了江盈的家中。下车后我们发现江盈的父母都在地里干活还没有回家,所以我们决定让江盈带我们到村子里转转。村子不是很大,但是环境却十分优美,在逛村子途中,江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当地的植物。说来也惭愧,江盈说的,我们大部分都不知道。听江盈全面的介绍过程中。渐渐地发现我们早已经被这个农村女孩所深深的折服了。
江盈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的花花草草。在院子的一侧还种了一棵果树。树上长满拉了果子。树旁是一个猪圈,圈里有头黑猪。江盈是这样概括他家的:“一条狗、一只猪、三只猫咪、三口人”
不一会儿,江盈的父母开着农用车回来了。叔叔很热情,到家后看到我们来送江盈后,二话不说就从外面买回来了西瓜和啤酒招呼我们。随后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也大概知道了江盈家里的情况。
江盈的家庭是个重组家庭。江盈的妈妈在江盈3岁时就因为心脏病去世了,后来爸爸怕江盈一个人孤独。在江盈9岁时,江盈爸爸给江盈找了个后妈,后妈带来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比江盈大。江盈现在的哥哥28岁了,现在在呼市学厨师,姐姐26岁,在太原学美容。江盈的哥哥姐姐都还没有成家。当我们问起江盈的哥哥怎么这么大了还没有成家,江盈的爸爸说现在结婚娶媳妇最少都需要20万,多的话就需要40万。叔叔说的这番话时候我们都能感觉到他的无奈。
江盈家里种了70亩地,有30多亩地是租别人家里的,每年一亩地要给人家50元租金。地里主要种了玉米和谷子。玉米一年能产一万多斤。如果在村子里卖的话,一斤才能买9毛钱。所以一年收入能有一万多元。江盈爸爸今年50岁,身体还算是硬朗。就是有的时候会犯点气管炎。还好不太严重。江盈的后妈今年也是50岁。患有高血压。需要长年的吃药。江盈的哥哥跟姐姐现在还是学徒阶段,所以每年还需要家里给钱。所以一年下来家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盈余。
江盈家里每年都会养头猪,江盈的爸爸说去年的时候,那头猪一共是杀了376斤的肉。每斤买个13到14元不等,今年这头猪看样子长势还不错。应该也可以卖个好价钱。
在谈话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现在村里现在一共有二十多户人口,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或者搬到其他地方去住了,叔叔还笑着开玩笑说:他和江盈属于没户口的人。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叔叔和江盈的家原先是住在长畛。现在住的这个村子是江盈后妈家。并且江盈家现在住的窑洞也不是他家的,而是住在别人家里的窑洞里。他家原先的屋子在山脚下。江盈也带我过去看了看他家以前住的地方。那屋子上长满了杂草,院子里也破旧不堪、一片荒芜。
中午的时候我们一行人在江盈家里吃了午饭,我跟叔叔还喝了口小酒,由于工作原因,吃完饭后,没有顾得上休息我们就匆匆的离开了江盈家里。
七月末,我们太原工业学院圆梦队暑期神池三下乡结束,我们调研组的日记也洋洋洒洒的写了一万两千多字,但是,这一万两千多字也仅是我们在神池经历的缩影。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来唤起更多人对神池孩子的关怀和关注。因为还有许许多多事情是需要我们并且和我们之后的志愿者共同努力去完成的,神池的孩子需要我们帮助和关心,需要跟多人的帮扶和关怀。我想我们“太原工业学院圆梦在神池”这个活动应该是一项长久的爱心接力跑吧,我、我们期待着更多人的加入!